序-李小山

2013-11-06 11:59

我曾写过一篇《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》的文章,文中讨论了龙森山水画的成就和可能性。记得三年前,在布鲁塞尔的龙森个展的开幕式上,范迪安开宗明义指出,龙森已经画出了“伟大的作品”,并列举了“伟大作品”所需的几个必要条件。承认和推举同代人比批评或贬低同代人更需要勇气——我得马上补充,我的意思是指严肃的评判,而非那种花钱买来的无耻的吹嘘和奉承。王小波在论述当下文坛的怪现象时如此评说:三流作家博得了一流名声,原因在于标准严重扭曲。是的,在一片乱象中,满目皆是鸡比鹰飞得高的局面——对此,我的结论很简单:多数人玩的都是那套从小名到中名、从中到大名,从大名到死后无名的路数。龙森与其相反,多年来埋头工作,每天作画十小时以上。很多时候他已忘记画画的目的性,画画本身成了唯一。我曾戏称他是标准的画痴,痴迷程度着实少见。
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法在艺术上是不成立的,艺术家不是劳动模范,不会因为热爱、痴迷而有所成就。袁枚论诗,谓之“才、力、识、胆。”我始终相信攀登艺术高峰的人,才华是第一位的,才华是1,其余皆是0,有了前面这个实数1,后面的0才越多越好。龙森无比热爱山水画,同时又在山水画创作上才华卓著,这是他攀登高峰的最大资本。我与他探讨过山水画的方方面面,他发觉他对山水画的历史如数家珍、信手拈来。与别的山水画家不同的是,他对西方绘画的传统和现状也是洞若观火,这就提供给了他广阔的视野和多种参照。我对龙森戏言,老天派他下来画山水画,千万别辜负老天的一番美意。

人们常常会产生误解,以为水墨画家只有传统功底深厚,才有资格创新。有时候,龙森喜欢向人展示他的十八般武艺:技法、笔墨、功力等等,我认为这是成见的残留物。吴冠中一言蔽之:笔墨等于零。龙森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向世人证明了山水画在当代的成功转化,其实也向他自己证明,一切世俗之见都是前行道路上的障碍。以往的一切已成定局,未来的一切都在未知中展开,对于成熟的艺术家而言,自在没有意义,自为才是唯一的指引。龙森是第一个在美国的重要博物馆举办个展的中国当代山水画家,他也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博物馆、美术馆举办过展览,获得了很高的评价。这足以说明,龙森以异军突起的方式跨越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时间鸿沟,令人惊奇和赞叹。龙森在南艺美术馆的展览是他在国内举办个展的开篇,我衷心祝愿他这一开篇圆满成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小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3·8·28